泾川县是全省对台工作的重点县之一。2015年6月,泾川西王母宫被中央台办、国台办授予“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基地命名以来,泾川县坚持以争创全国优秀海峡两岸交流基地为目标,按照“发挥基地优势、深化交流交往、扩大互惠互利、服务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找准定位、突出特色,不断深化两岸交流合作,切实发挥基地在两岸交流中的示范引领作用。
“一盘棋”统筹推进,提升基地建设层次。高度重视对台工作,坚持把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建设作为一项政治责任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科学谋划部署,强力推进落实。县委常委会会议、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会议多次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对台工作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中央、省市委对台工作会议精神开展专题学习研讨,提出贯彻落实意见。并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任组长,宣传、统战、公安、财政等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对台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听取对台交流工作和基地建设情况汇报,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对标基地考核指标,及时制定了《泾川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建设规划》,建立健全了“宣传推动、学术研究、文化交流、民间互动、社会传承”等5项工作机制。县委主要领导积极参与对台交流活动,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多次对基地建设工作作出明确要求。市编办批准成立了泾川县海峡两岸交流服务中心,为副科级建制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核定编制3名,设主任1名。在县级财政运行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坚持每年预算保障对台工作经费8万元,为基地建设提供了政治、制度和资金保障。
“多领域”深化交流,充分彰显引领作用。自基地命名以来,泾川县委、县政府坚持以基地作用发挥为“主线”,以促进文化交流、经贸合作为“主业”,深入推进两岸学术、文化、经贸等领域合作交流,先后7次组织相关人员赴台开展考察学习、推介宣传、招商引资,与台湾成功举办了9届西王母文化论坛、6届海峡两岸西王母故里民俗文化交流活动,组织开展了两岸书画名家作品展、陇台妇女工艺品展销、两地名优小吃文化节、陇东民俗文化体验之旅等专项活动,邀请蒋孝严、林政则、郁慕明等20多名台湾政界上层人士,台北松山慈惠堂、高雄凤德玉宝殿等50多个社会团体,105个企业和文化团体负责人等,累计300批次1.2万人(次)的台湾同胞来泾川参观交流考察,对台交流呈现出两岸高层密切关注、专家学者共同参与、民间社团融合推动、交流机制逐步形成、层次领域不断拓宽、社会影响日益扩大的特点和趋势,取得了丰硕成果。尤其在2021年,努力克服疫情影响,积极加强与台湾有关方面的联系,采取视频交流与现场研讨相结合的方式,成功举办了第九届海峡两岸西王母文化论坛,走出了一条新的交流之路,得到了台湾同胞的高度赞誉。
“项目化”建设带动,努力完善设施条件。抢抓甘肃省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机遇,全力改善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条件,完善基地配套功能,提升基地服务水平。积极争取省台办资金支持,依托“西王母信俗展厅”项目建设,以泾川台湾30年来各个层面的交流为主线,在西王母宫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建成“海峡两岸交流展厅”1处,专题制作《携手两岸情,共筑中国梦》海峡两岸西王母民俗文化交流活动纪实宣传片1部。购置台湾文创产品500余件,陈设甘肃台湾两地交流实物80余件,全方位、多角度展现对台交流工作成果。展厅建成以来累计接待参访群众6.5万人(次),旅游团队300多个。共接收台胞、澳门相关宗教团体捐资24.2万元,对西王母大殿、东王公大殿屋顶,三皇五帝殿壁画、彩绘等进行了修缮,在景区上山道路沿线安装了路灯、垃圾箱等设施,进一步完善了基地的服务功能。
“广角度”宣传推介,持续扩大对外影响。为了全面展示交流基地的良好形象,多方收集、整理素材,拍摄制作了《万里江山--大陆寻奇》《梦萦西王母》等专题片,编辑出版了《西王母文艺丛书》,编排推出了《女神·西王母》《蟠桃盛会》等音乐歌剧,创作了《西王母》《汉武帝西巡》等影视作品,为海峡两岸了解研究西王母文化提供了详实可靠的依据。在历次活动期间,积极邀请人民网、中国新闻网、甘肃日报、凤凰网等150多家海峡两岸新闻媒体,全程跟踪报道,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海峡两岸栏目对交流活动进行了现场报道,点击、收看率超过500万人(次),形成了良好的宣传效应和社会效应,得到了两岸各界人士、广大民众的广泛赞誉。2021年,按照省台办的通知要求,泾川县积极搜集整理对台交流相关资料,总结工作经验,在“中国台湾网海峡两岸交流基地专栏”及《两岸关系》增刊上对西王母交流基地进行全面宣传、全面推介,进一步扩大了基地对外交流的影响力。
(来源:泾川县委统战部)